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碰撞中的融合 >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在镇州、易州、沧州、霸州、雄州等地设榷...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在镇州、易州、沧州、霸州、雄州等地设榷场(贸易市场)同辽进行贸易。宋人以茶、盐、布、药材、粮食、丝麻纺织品、漆器、硫磺、铜钱等,交换辽人的马、羊等畜牧产品以及马具、刀剑等物品。宋与西夏也曾在保安军等地设榷场贸易。南宋与金在接壤地带开设榷场。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出现了,戎狄居半。(1)两则材料分别表现了哪两种民族交流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多种形式的民族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边境贸易、迁徙杂居。(意思相近即可)
(2)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在镇州、易州、沧州、霸州、雄州等地设榷】;主要考察你对碰撞中的融合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称之为[     ]
A.市场  
B.互市
C.杂场
D.榷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原因是[     ]
A.北宋臣服于辽          
B.辽革除北宋赋税政策的弊端
C.汉人“既来之则安之”  
D.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迄今牛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想经商。”  ——宋·刘迎
(1)什么叫“榷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看待这历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
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