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贞观之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也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写诗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前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⑴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4分)
⑵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在哪个朝代得以完善?(4分)
⑶科举制度在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写出一条即可)?(2分)
答案
⑴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2分);措施: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⑵隋朝(2分);唐朝(2分)。
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内容。材料中的话语是唐太宗的著名名言。在这里,唐太宗用“舟”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为了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等。
(2)本题考查的科举制度的内容。我国的科举制度是隋朝创立的。隋文帝是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形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唐太宗时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时期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制度;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影响是内容。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主要考察你对贞观之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
①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表述是从表中信息得出,在括号内打A。违背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在括号内打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到的,在括号内C。
皇 帝
           治 国 办 法
    政  绩
 
李世民
 
选用良吏,轻徭薄赋,简法轻刑,重视教育,实行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被少数民族首领拥为“天可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称为贞观之治。
 
李隆基
任用贤能,兴修水利,整理财政,废除酷刑苛法,倡导节俭。
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1)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隋朝的著名皇帝。(  )
(2)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  )
(3)两位皇帝在统治期间都非常重视贤才。(  )
(4)两位皇帝都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  )
(5)两位皇帝在统治期间都创造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