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唐朝是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宋朝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故选A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隋朝是杨坚建立,这是课文基本的史实,根据相关史实就可作答,本题属于送分题。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
核心考点
试题【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主要考察你对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北齐 | B.北周 |
C.梁 | D.陈 |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大运河的开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运河两端的名称是:(2分)
A.
B.
(2)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6分)
(3)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4分)? 你试着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大运河。(3分)
、 。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
B.他在位时实现了南北重归统一 |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
D.他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
最新试题
- 1将一枝桉树的枝条插在红色液体中,1个小时后,发现叶脉呈红色,破开茎,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 )A.细胞B.韧皮部C.筛管
-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B.在宋代的租佃方式下,主要的地租形
- 3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判断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一个解的范围是[ ]A.3<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O,B点的坐标为(12,6),点C、A在坐标轴上。⊙A 、⊙P的半径均为1,点P从
- 5文言基础知识(共8分)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 ②焉用亡邻以倍郑
- 6两种视图都相同的几何体有______、______;三种视图都相同的几何体有______、______.
- 7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
- 8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40°,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
- 9I’ve heard that we can see beautiful stars ____ clear nights
- 10“总的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猪肉、油价上涨过快。”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
热门考点
-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 2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B.2
- 3(8分)小云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激发了兴趣,于是他决定
- 4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一类是“特别行政区”。这两类特区的
- 5给出下列命题:(1)函数f(x)=4sin(2x+π3)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2)函数g(x)=-3sin(
- 6如图,某商场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并规定:顾客购物10元以上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
- 7 下面是某报为一篇通讯加的编者按语,在标点、词语、语法和句意等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请找出没有毛病的句子,并选出3处错误改
- 8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去为3月21日,非阴影为3月22日。读图回答。1.NA的经度为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
- 9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
- 10—________ are you going to Shanghai?—I"m going to take a 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