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请回答:
(1)请你帮他把这幅导图填写完整。(1O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这位同学在复习时看到了美国作家培根的一段话:“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大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所指的三种东西是什么?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5分)
答案
①蔡伦 ②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③隋朝 ④李春
⑤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⑥北宋
⑦活字印刷 ⑧明朝
⑨宋应星 ⑩l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2)三种东西: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分)
核心思想:这三大成就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①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③④⑤隋朝时期李春设计的赵州桥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⑥⑦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⑧⑨⑩明朝时期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l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2)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第一种在文学上”可知是指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第二种在战争上”可知是指火药推动了军事武器的变革,“第三种在航海上”可知是指指南针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再根据“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大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概括培根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核心考点
试题【在复习总结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有位同学做出了如下思维导图。(15分)请回答:(1)请你帮他把这幅导图填写完整。(1O分)① 】;主要考察你对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 B. C. D.
A.《水经注》 | B.《天工开物》 |
C.《离***》 | D.《兰亭序》 |
A.书圣 | B.画圣 | C.诗圣 | D.医圣 |
A.《齐民要术》 | B.《九章算术》 | C.《水经注》 | D.《伤寒杂病论》 |
A.刘徽 | B.祖冲之 | C.贾思勰 | D.郦道元 |
最新试题
- 1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A.玄奘B.鉴真C.戒贤D
- 2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______河.黄河全长______千米,它是我国第二长河,最终注入______海.
- 3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C(s)+H2O(g)===CO(g)+H2(g) ΔH>0B.Ba(OH
- 4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Fe3O4―四氧化三铁 B.2H―2个氢元素
- 5估算比较大小:(填“>”、“<”或“=”)①32______23;②-5______-6.
- 6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属于其传播途径的有:①血液传播②与病人握手③性传播④与病人共同进餐⑤母婴传播(
- 7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C.只要是可燃物D.只要可燃物在氧气中达
- 8求与双曲线x2-4y2=4有共同的渐近线,并且经过点(2,5)的双曲线方程.
- 9质量是指物体 ______,重力则是由于 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10我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有三个:______、______、大陆性特征显著.
热门考点
- 1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 2对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右边的图示表示的是A.道德规范强于法律B.道德作用要大于法律C.道德的强制力要大于法律D.道德调整
- 3下列哪种细胞被放人高渗溶液中将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A.刚撕下的蚕豆叶表皮细胞B.尚未萌发的菜豆的胚芽细胞C.用95
- 42009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09年教育工作任务时指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
- 5已知菱形ABCD中,BD是对角线,过D点作DE⊥BA交BA的延长线于E点,若BD=2DE,且AB=8,求菱形ABCD的面
- 6贮藏粮食时,充加二氧化碳可以延长贮藏时间,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高( )A.抑制了光合作用B.抑制了呼吸作用C.抑制了扩
- 7如图,B,C,E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CEFG都是正方形.连接BG,DE.(1)观察猜想BG与DE
-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形骸(hi) 畏葸(sī) 蛮横(hng) 陈抟老祖(tun)
- 91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6,则这个圆心角所夹的扇形的面积是( )。
- 10Over the past decades, sea ice _______ in the Arctic as a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