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有教无类 |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成就。根据教材内容可得知:选项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仁”是孔子的政治主张;选项C“有教无类”,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子曰:“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选项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出自《论语·学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现代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朋友表示欢迎,也表示老朋友见面很开心。显然和题干中提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没有关系;选项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体现了一种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故本题的答案选择A。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孔子的名言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要考察你对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春秋时期 |
①张仪 ②公孙衍 ③管仲 ④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河南安阳 | B.四川成都 | C.湖北随县 | D.湖南长沙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东周 |
(1)老马识途 (2)退避三舍 (3)问鼎中原
(4)卧薪尝胆 (5)纸上谈兵 (6)破釜沉舟
最新试题
- 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东南亚部分区域图材料二: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
- 2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开始于[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魏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
- 3(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①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反应;②锌和稀硫酸反应制
- 4已知函数f(x)=, (1)求证:函数f(x)在区间(2,+∞)内单调递减;(2)求函数在x∈[3,5]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5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须相互接触的是A.蒸馏操作中,温度计与烧瓶中的液体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C
- 6 建国50多年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写“
- 7听下面一 段材料,回答第1至3题。1. Why does Jennifer call Professor Smith ?
- 8— John sings so well. Has he ever been trained? — No. He lea
- 9下列生物关系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
- 10阅读理解。 Tom lives a long way from the city. One day he goes
热门考点
- 1They were ________ busy ________ with each other ________ th
- 2对下列诗词句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大江东去
- 3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室不必备有灭火器等防火器材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且不断
- 4已知向品红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颜色加深。现将SO2缓慢通入稀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红色先加深后褪至无
- 5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方式,这一年也可称为[ ]A.民国元年B.宣
- 6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稿的结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7女性卵细胞只含有_________染色体。
- 8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点(1,-4)和(-2,5),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与x轴的
- 9右图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①失信于人,容易产生信任危机 ②在诚信的要求方面没有大事小事之分 ③我们做大事要不拘小节④我们要
- 10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在家说话时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而与上大夫或国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