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0121 期末题难度:来源:
[ ]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A.观察Na2SO4、】;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提出问题]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的白色固体不是NaOH,可能是其他物质。
[猜想假设]查阅资料得知,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收CO2而变质,但无明显现象,由此假设瓶口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实验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探究活动。
资料:商品名:一次性使用取暖片
原袋内物质成分: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使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可保持温暖12小时。
【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生锈)的过程。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步骤 1 | 取A、B两袋“暖宝宝”,A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B袋不打开外袋。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 A袋“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 B袋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 “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 (1) 接触。 |
步骤 2 | 一天后,从上述A、B两袋中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 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溶液呈黄色(已知: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后溶液变黄); B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 (2),溶液变成浅绿色。 | A袋内物质中的铁已经转化为 (3) 。 B袋内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 |||
[猜想] 甲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如图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现象与结论]: (1)(提示:CO会使新鲜鸡血变色) 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的木炭与CuO、Fe2O3的反应,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类比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如下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 |||
①为防止出现实验事故,实验开始时应先 (填字母) A.在A处点燃酒精灯 B.通入气体一会儿排净试管内的空气 ②A装置中红色固体粉末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 | |||
如图所示,某化学课外小组将紫色石蕊试液浸泡并晾***紫色纸人,进行以下实验: | |||
①左右两袖分别用毛笔涂上稀醋酸和稀盐酸,可观察到两袖均变红色; ②将“a”裤腿涂上蒸馏水; ③将纸人放入盛有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④将纸人取出用热宝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观察到的现象:“a”裤腿呈 色,“b” 裤腿呈 色。 (2) 步骤④中未看到两袖有明显变化,你认为其他部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是: 。 (3)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或具有酸性的物质)的结论,理由是: ;有关该二氧化碳性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