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 查资料: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性质. 实验过程: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g,并溶于蒸馏水;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物多次;⑤将沉淀物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______. 应用:最近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毒),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 A.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化学变化 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大量食用味精不利于身体健康 D.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 |
(1)要使液体与固体分离,用过滤的方法进行,缺少的仪器是漏斗 (2)设调料味精中混有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2.87g = 解得:x=1.17g 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3.4% 23.4%>20%与包装的标准不符,所以不符合标准. 应用: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谷氨酸钠受热已分解,能够产生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物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不利,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故答案为: (1)漏斗; (2)23.4%,不符合,CD. |
核心考点
试题【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主要考察你对
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细]
举一反三
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某探究小组欲通过化学实验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取40g该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 (1)向其中慢慢滴加19.6%稀硫酸,并不断搅拌,当用去19.6%的稀硫酸20g时,溶液恰好褪成无色,此时溶液pH______7(填:“>”“=”“<”). (2)求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多数食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一小包CaO粉末,保持干燥.现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一小包铁粉,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用铁粉代替CaO粉末的优点是______. |
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教老师后获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______ | 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______ | 电石与水反应放热 | (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 | 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察到有明亮的火焰 | 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 (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氢元素吗? | 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然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 该气体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碳、氢元素 | 小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右下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讨论】根据提出问题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 A.酸 B.碱 C.盐 【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______(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它是NaOH溶液,小俊认为它是Na2CO3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 ______ | ______ |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如图所示:插入蒸馏水中的铁钉的M、N、O处,哪处最易生锈?______处.原因是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