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了问题,几个电灯忽亮忽灭,忽明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恢复了正常. 第二天,小强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他们检查了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到一处铜线和铝线的接头处才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师傅说:“铝、铜的接头处易生锈,问题往往出在这些地方.”小强听了半信半疑,又检查一遍,确实是铝铜接口处生了锈,而铝铝接头处及铜铜接头处都没有生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原因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头处易生锈吗?不同金属的接头处都易于生锈吗? 小强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来了铜丝、铝丝、铁丝和锌条,想模仿自然条件下,研究较长时间后导线接头处的生锈情况. 请你和小强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金属相连接,就比同种金属相连接容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什么? (3)为了避免类似小强家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请你给电工师傅提出建议. (4)在你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用品中,还有类似现象发生吗?(举一例即可) |
(1)将四种不同金属两两相连,同种金属与同种金属间也相连,共组合成10组导线接头.把它们共同放置在室外某处,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淋之后,再观察它们生锈的情况. (2)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不同种金属的接口处锈蚀比较严重. (3)尽量减少电路中不同种金属导线相连接,并且尽量不让导线暴露在风雨中. (4)铁制物体上有铝制铆钉时,铆钉处易于生锈,铜螺母拧在铁螺钉上,铁螺钉易于生锈. |
核心考点
试题【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了问题,几个电灯忽亮忽灭,忽明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恢复了正常.第二天,小】;主要考察你对
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细]
举一反三
小明来到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五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想这五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请你用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理:______. 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猜想:这五瓶NaOH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了,也可能______. 通过查资料,小明知道: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表中有横线的格.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第一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 有无色变红色 | ___________________ | 取第二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 白色沉淀 | ___________________ | 取第三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OH溶液 全部变质 | 取第四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泡放出 | ___________________ | 取第五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述整个过程出现的现象) | 部分变质 | “安全重于泰山”,依据规定,凡易燃、易爆及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均不能携带上火车或公共汽车.浓硫酸、汽油、爆竹均不能携带上火车或公共汽车,是因为它们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_____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______; | 农村常用的氮肥有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尿素等多种,它们的性价比各不相同.氮肥的性价比越大,氮肥的肥效越高.[注:氮肥的性价比为1kg氮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g)跟1kg该氮肥的价格(元)之比]请你以“不同氮肥的性价比”作为研究课题,并回答如下问题. (1)简要列出你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______. (2)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______. | 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如下图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和盛有植物油的烧杯乙中,放置数天后,观察铁丝A、B、C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是否相同?若有不同,则A、B、C三处各有什么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