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非金属氧化物为SO2
猜想2:非金属氧化物SO3
猜想3:非金属氧化物SO2、SO3
(2)设计与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绿矾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C中溶液褪色.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可否认上述猜想中的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小明同学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③小明同学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以证明反应产生了SO3,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在C、D之间连接图虚线方框内的装置,就可利用小明的方法证明反应产生了SO3.虚线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她画完整并在装置图下的方框中注明药品的名称(气流方向:左→右).
(3)结论与思考:
①利用小红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后(填虚线方框装置中的现象),再在D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若产生气泡,也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3;②FeSO4高温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4分解生成1个Fe2O3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4分解生成1个Fe2O3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2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2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3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3;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4
|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4分解生成1个Fe2O3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2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瓶内为BaC12溶液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4
| ||
核心考点
试题【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俗称绿矾,加热至高温会分解产生水、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绿矾分解产生的非金属氧化物作如下探究:(1】;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 氯化钠 | |
溶解性 | 15℃时溶解度为81.5g | 15℃时溶解度为35.8g |
熔点 | 271℃ | 801℃ |
沸点 |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 1413℃,不易分解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帮助整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一瓶久未盖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小组同学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浓厚的兴趣,决定研究并证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该瓶氢氧化钠溶液______. [初步证明]该小组的同学认为猜想一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______. [设计方案]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生成碳酸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