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 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溶液中发...
题目
题型:安徽难度:来源:
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只要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______.方案二:______.
(3)若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本题奖励4分.
假设:______;方案:______.
答案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或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气体;故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
 
2H2O+O2↑;
(2)由题意,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假设一: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故假设二:生成的氧气使溶液褪色;则方案二: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再通入氧气,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假设:容器内壁附着杂质;方案:换一干净的容器进行试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故答为:(1)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或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气体;2H2O2
  △  
.
 
2H2O+O2↑;
(2)假设二:生成的氧气使溶液褪色;方案二: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再通入氧气,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假设:容器内壁附着杂质;方案:换一干净的容器进行试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核心考点
试题【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溶液中发】;主要考察你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是一些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按要求回答:

魔方格
(1)若实验室以KClO3为原料制取O2,最适宜选择______(填写仪器编号)进行组装.
(2)为了更好地制取CO2气体,有同学将B装置改进为F装置.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利用装置A可制得的气体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3)制取CO2可选用装置______,收集CO2可选用装置______.
(4)查阅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型:闸北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东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石景山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物质制取气体的药品制取气体的反应条件气体的物理性质
氯气MnO2固体和浓盐酸需要加热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制氧气时,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是(  )
A.必须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加热
D.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如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魔方格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图中该装置缺少______,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根据图回答问题.
       
魔方格

  (1)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取氧气并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该同学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法,采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若反应结束后量简内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生成的氧气体积约为______mL.
(2)如图3所示,试管内放有少量的白磷.若向水中加入适量生石灰,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