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A、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掌捂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液面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C、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再用手掌捂住烧瓶,若右侧导管中形成水柱,则装置不漏气;D、推动活塞,针筒和导管内的空气受力从长导管内逸出,在液体里形成气泡,再从右侧短导管内逸出,无法知道装置是否漏气。选D。
点评:检查装置气密性一般都是通过大气压的原理来检验的,同学们可以结合物理学中有关大气压的知识思考。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雾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
A B C D E F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药品选用高锰酸钾,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实验室该装置中试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所选择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4)如右图所示为在氧气中点燃铁丝的实验,现象为 ,
在瓶底事先放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 。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方程式是 。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应选择 ,收集装置应选择 。
(1)“养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2)“养气”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尿素[CO(NH2)2]B.硫酸钾(K2SO4)C.磷酸铵[(NH4)3PO4]D.碳酸
- 2(12分)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以初速度v0=4m/s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3阅读下表,概括中日两国探月工程的异同点。中国“嫦娥一号” 日本“月亮女神” 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甲 H2A 重量 2.35
- 4根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择的根应是___________幼根。(2)选一条幼根
-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6cm,BC=10cm,高为7cm,若将梯形ABCD向右平移4cm得到梯形A′B′
-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忆王孙 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王孙
- 7假如你叫Daniel,你的网友Amy想知道你的日常生活,现在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给你的网友发个邮件,告诉她你的情况。1.
- 8有若干个数,第一个记作a1,第二个记作a2,第三个记作a3,第n个记作an;若a是不为1的有理数,把11-a叫做1与a的
- 9短语翻译。1. 小心;细心 2. 从……出来 3. 对……感到愤怒4. 尽力做某事 5. 到达
- 10与r相邻的字母是________.A.p; sB.q; sC.h; jD.q; t
热门考点
-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在x轴上,顶点B(4,2)在抛物线上,且抛物线交x轴于另一点D(6,
- 2The new laws___________reducing the heavy traffic have come
- 3已知是锐角,那么下列各值中能取到的值是( )A.B.C.D.
-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订书机.订书机在构造上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找出两处.示例: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
- 6下列岛屿,属于我国领土的是①兰屿②绿岛③琉球群岛④澎湖列岛⑤九州岛⑥钓鱼岛⑦赤尾屿⑧四国岛[ ]A.①②③④⑤B
- 7某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此他收集或借用了下列试剂与仪器:木炭、食盐、稀盐酸、石灰石、玻璃杯、塑料瓶、小试
- 8___ you ___ to the 6:30 broadcast?A. Have-listened B. Did-li
- 9胆矾的颜色是______.
- 10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人生如戏”表现了中国人乐观开朗的一面。B.本文表现了希望民族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