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请回答以下问题:(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2)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反应的发生装置为___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_______,选用这两种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 ;(4)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时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是(写一条): 。(5)若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试管(2)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氧气可以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4)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5)B装置要求反应物是液体或液体和固体且不需要加热,故若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石灰石逐步减少至完全消失,并生成气体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能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用A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B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收集装置为 (选填字母)。
A.木炭 | B.镁条 | C.红磷 | D.铁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装置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最新试题
- 1中国***胡锦涛2008年5月6日抵达东京,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5月7日在东京同日本首
- 2文艺复兴运动始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的开辟C.封建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
- 3我们只需对自己选择的事情负责任,对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事情,我们不应当承担责任。[ ]
- 4抛物线x2=14y的焦点坐标是( )A.(0,1)B.(0,116)C.(1,0)D.(116,0)
- 5设函数的定义域为[-4,4],其图象如图,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 。
- 6【题文】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山西五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53名矿工被困井下,115人获救,38遇难
- 7Lang Lang is a world-class young pianist who grew up in Shen
- 8古诗文原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人平羌江水流。(2)____________
- 9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身体上、______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 10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1—2题。
热门考点
-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是 [ ]A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B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C 两组对
- 2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博物馆总是给人庄重、严肃、墩厚的印象,可英国一家博物馆却另辟蹊径,公开拍卖展厅内
-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Cu不能发生:Cu+2H2O==Cu(OH)2+H2↑的反应。但选择恰当的电极材料和电解 质溶液进
- 4已知f(x)=|ax+1|(a∈R)|,(1)a=2时解不等式f(x)≤3;(2)若|f(x)-2f(x2)|≤k恒成立
- 5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洋A______ B________ C_
- 6计算:
- 7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12年的中国”,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A.张謇
- 8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 )①淀粉②水③无机盐④蛋白质⑤脂肪.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 9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则a= b=
- 10中国积极参加和主持APEC活动,是为了[ ]A.加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