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答案
解析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③不小心将燃着的酒精灯碰翻,立即用水扑灭;
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⑤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⑥加热液体的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8.55ml 的水 |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
D.用固体氯化钠配置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________(填序号)。
(3)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________g,需要水________mL(ρ水=1 g/mL)。
(4)小明同学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这样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10%(填“>”“=”或“<”)。
(5)部分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20 ℃时,将40 g NaCl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你认为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
A.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 B.试管稍微倾斜 |
C.标签朝向手心 | D.瓶口紧挨试管口 |
最新试题
-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椴木炭磨过,看来晶莹灿烂,没有一点儿缺憾,成一件精制品了。B.粘在铜胎上的图画
- 2【题文】读“某岛国示意图”。【小题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北长约20
- 3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开始了抗争和探索的历程。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 4下列规定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是A.商品离柜,概不退换B.自带酒水,另付小费C.出示小票,方可离场D.真实无欺,假一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数千名机关干部、学生、市民一起成为今天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展的
- 6如图所示的各情况下,关于a、b两点的场强关系和电势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平行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时,极板之间的a、
- 7【题文】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
- 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 不超过30 个字) 。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
- 9双曲线4x2-y2=1的渐近线方程是( )A.y=±2xB.y=±4xC.y=±14xD.y=±12x
- 10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
热门考点
- 1今年6月某日南平市各区县的最高气温(℃)如下表:区县延平建瓯建阳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顺昌邵武光泽气温(℃)33323230
- 2已知:三角形ABC内接于⊙O,过点A作直线EF.(1)如图(1),AB为直径,要使得EF是⊙O的切线,只需保证∠CAE=
- 3如图,已知函数y=ax+y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 4【题文】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有色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
- 5--Why are your group so happy? --Our group _______ theirs in
- 6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横向上。(1)媒体 (2)洗耳恭听 (3)无动于衷 (
- 74cos30°sin60°+(﹣2)﹣1﹣(﹣2008)0=( )
- 8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改变了生活,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生活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①石灰石、水泥、玻璃;②塑料、合
- 9白令海峡是( )A.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B.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C.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D.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 10当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使人[ ]A.发生肿瘤 B.患某种遗传病 C.患流行性传染病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