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称量氯化钠 | B.测定溶液pH | C.量取9.0mL液体 |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
答案
解析
B、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溶液的pH,将会污染整瓶溶液,操作错误,故错误;
C、量筒量程过大,误差太大;
D、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将25mL水慢慢倒入盛有5.4mL浓硫酸的量筒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B.将10g98%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25mL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C.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25mL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8% |
D.配制该溶液时,若有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
A.滴加少量液体 | B.过滤 | C.闻气味 | D.稀释浓硫酸 |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食盐
(2)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A.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 |
C.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
A.盛饱和石灰水后留下白色固体的试剂瓶 |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残留在试管壁上的蓝色固体 |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试管壁内留下的固体 |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在试管壁上的红色固体 |
最新试题
- 1中国古代有神话故事“夸父逐日”,讲的是神人夸父不惜生命追赶太阳。“夸父逐日”的故事其合理性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不
- 2—How ______ you, Jack?—I’m fine. And you?A.areB.isC.amD.be
- 3下列依次在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的视觉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特别
- 4Which ______ you ______ have, tea or coffee? [ ]A.would;
- 5下列各组中的两项属于同类项的是[ ]A.与B.与C.与D.19abc与-28ab
- 6__________ the sports meet will be held depends on the weath
- 7【题文】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l时10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
- 8自然环境由阳光、空气、水、生物、岩石、矿物、土壤、气候等构成。由此可见环境是[ ]A、自然界的重要特征B、人类生
-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
- 10设集合A={(x,y)|x24+y216=1},B={(x,y)|y=3x},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 )A.4B.3
热门考点
- 1下列各组数中,方程2x-y=3和3x+4y=10的公共解是( )A.x=1y=-1B.x=3y=14C.x=2y=1D
- 2下列生活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陶瓷碗B.铜火锅C.塑料瓶D.木桌椅
- 3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
- 4伴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始,同学们进入了生长发育的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速度加快,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有的同学
- 5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B.t1℃,A物质的溶解
- 6如图,在□ABCD中,过A、B、D三点的⊙O交BC于点E,连接DE,∠CDE=∠DAE.(1)判断四边形ABED的形状,
- 7 Look! The ground is wet. It must have rained last night, __
- 8东南亚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哪些?
- 9—Who ______ dinner yesterday?—My sister ______.[ ]A. coo
- 10如图所示,试管内盛有少量稀盐酸.把一段镁条投入该试管中.(1)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2)该实验证明了镁与稀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