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B溶液是 ,由上述实验可知B具有 。
(2)A溶液是 ,试剂X是 ,写出滴加试剂X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此反应 (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
BaCl2+H2SO4→BaSO4↓+2HCl(或与硝酸钡反应,略),不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推断题,(1)依据题给特殊信息:白纸变黑,可知B是浓硫酸,因为只有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碳化变黑;(2)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相当于鉴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能用硝酸银,因为硝酸银与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难溶于水,与硫酸根结合生成的硫酸银微溶于水,也表现为沉淀;而用氯化钡或硝酸钡只能与硫酸根生成沉淀,故试剂X是氯化钡或硝酸钡,A是稀硫酸,则C是稀盐酸;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是稀盐酸、稀硫酸和浓硫酸。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现各取少量,分别编号为A、B、C,并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观察现象。(1)B溶液】;主要考察你对中和反应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写出上述混合物在加入过量硫酸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滤渣B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写出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滤液C中溶质的成分有 (填化学式)
A.m=n | B.m>n | C.m<n | D.无法判断 |
A.18gMg、18gCu | B.20gCaO、20gCaCO3 |
C.10gAgNO3溶液、5gCu(OH)2 | D.4gMg(OH)2、8.4gMgCO3 |
A.有气泡产生 |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
C.贝壳逐渐溶解 |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
最新试题
- 1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
- 2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依法治国
- 3读下面关于岛屿的四幅地图,完成19—20题。小题1:在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A.图AB.图BC.图CD.图D小
- 4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文后题目。民工父亲的“幸福”(1)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
- 5如图,水平放置的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边长均为2,且侧棱AA1⊥平面A1B1C1,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该三棱柱的侧视图
- 6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7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有向
- 8N2、H2、CO、CO2和水蒸气等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灼热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木炭或氧化铜,或二者均有),再通过足量的固体
- 9下列关于胆矾(CuSO4·5H2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胆矾属于纯净物 B.胆矾由三种元素组成 C.胆矾溶
- 10将一根长为130cm的均匀弦线,沿水平的x轴放置,拉紧并使两端固定,如图甲所示.现对离固定端向右25cm处(取该处为原点
热门考点
- 1副热带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 ) A.地面状况不同B.大气环流不同C.太阳辐射不同D.人
- 2请根据下列描述确定这是哪座城市 ①见证了近代列强第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束 ②《天津条约》将其开放为通商口岸 ③中国近代一种新
- 3已知、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1)若是第一象限内该椭圆上的一点,,求点的坐标;(2)设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
- 4选词填空。根据短文内容,用方框中所给的词填空,使短文完整、正确(每词只用一次)。(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train
- 5小河中有一个实心桥墩P,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俯视如图所示,小河水面平静。现在S处以某一频率拍打水面,使形成
- 6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都早已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B.思想政治课,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
- 7Bob a lot of Japanese when he watched Japanese cartoon
- 8据某市公安机关的调查显示:在吸毒者中,因好奇吸毒的占53.7%,因家庭、亲友影响而吸毒的占27%,为寻求刺激而吸毒的占1
- 9一个灵敏电流计,内阻Rg=100Ω,满偏电流Ig=3mA,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________联一个____
- 10图10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