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弹簧秤的读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小题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弹簧秤的读数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铁与稀硫酸反应导致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小;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导致固体的质量变大,故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大。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弹簧秤的读数将(填“变大”、“变】;主要考察你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Cu+2AgNO3=Cu(NO3)2+2Ag |
B.2Al+3H2SO4=Al2(SO4)3+3H2↑ |
C.2Na2O2+2CO2=2Na2CO3+O2 |
D.2Al+Fe2O3Al2O3+2Fe |
A.滤液中只含有硫酸铜,滤出的固体只有铁 |
B.滤液中只含有硫酸亚铁,滤出的固体为铁、铜 |
C.滤液中只含有硫酸铜,滤出的固体只有铜 |
D.滤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滤出的固体为铁 |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属复合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铁生锈的条件是 。将生锈的铁片放在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①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银 | B.肯定有铜 |
C.可能有铁 | D.可能是铁和银 |
(2)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少量的铁粉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回答:
(1)试剂A是 ;固体B的成分是 ; 产品G是 。
(2)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
最新试题
- 1若(2mx2-x+3)-(3x2-x-4)的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求m的值.
- 2蜥蜴比青蛙高等之处不包括( )A.肺的结构B.心脏的结构C.体温恒定D.舌的结构
-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溪 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
- 4分解因式:(1)a2(a-1)+(1-a);(2)x2-2x-6y-9y2.
- 5已知代数式x2-3x+2的值为9,则代数式-3x2+9x-5的值为( )A.16B.-26C.-16D.26
- 6比较大小:-12______-23,|-7|______6;13040000=___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3
- 7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蚯蚓B.蜈蚣C.蚂蚁D.蜘蛛
- 8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B.用食醋清洗家用瓷器上的铁锈C.给农作物施
- 9下列各式中:(1)(-2x-1)2;(2)(-2x-1)(-2x+1);(3)(-2x+1)(2x+1);(4)(2x-
- 10读伦敦市发展简图和伦敦市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伦敦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热门考点
- 1下列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Zn与盐酸反应B.NaOH固体溶于水C.CO2与C反应D.NaCl固体溶于水
- 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A、B为电容器的两块极板,两板间有一带电油滴恰能静止。把R1的滑动片向右滑动时
- 3《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 ]A、中
-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趋势被称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为三个连续偶数,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经过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 则平移后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为(
- 7We prefer__________alone rather than__________.A.staying; go
- 8(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表层,因为______.(2)图中的结构[______]____
- 9【题文】请根据下列的新闻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3分)10月11日消息 据路透社报道,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 10______ it would be silly to argue any longer .A.Was that t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