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C.二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供人呼吸 |
D.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二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供人呼吸D.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主要考察你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总是生成二氧化碳 |
B.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碳原子的排列相同 |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
D.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分别与氧化铜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
①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器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I.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
II.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⑥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现象: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2)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最新试题
- 1“……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
- 2要使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二者的质量比是______.
-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2+3=5B.6÷2=3C.2×3=6D.(22)2=4
- 4He is in______control of the company. I mean, the company is
- 5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电源频率为50H
- 6若1+2+22+…+2n-1>32,n∈N*,则n的最小值为( )A.4B.5C.6D.7
- 7第十三届田径锦标赛于2011年8月在韩国大邱举行.在撑杆跳比赛中,波兰选手沃伊切霍夫斯基以5.90 m的高度夺金,如果把
- 8测定自己上楼时的功率有多大,是一项有意义也有趣的物理实践活动.如果现在你要测定自己爬上10m高楼的功率,设你的身体质量为
- 9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1: 2 :,则这个三角形是( ).
- 10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C、D为单质,C为钢铁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A、D的化学
热门考点
- 1用一根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后,从A处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如图
- 2已知函数,若,那么______
- 3The rich man __________ 100, 000 dollars to help poor people
- 4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说过:“***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
- 5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詹森制造的显微镜第一次使人类能
- 6往返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还需停靠4个站,则铁路部门对此运行区间应准备______种不同的火车票(A→B、B→A是两种不同
- 7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B.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
-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粗细不同的容器里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 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
- 10默写。(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