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是 (国家),乙是 (国家);两国共同濒临的海洋是 。
(2)流经甲国北部的河流是 。
(3)甲国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植被,对全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4)乙国的“硅谷”是世界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 产业中心。
(5)两国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称为“ ”。
(6)甲国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的工业部门有___ ___、___ ___等。
答案
(1)巴西 美国 大西洋
(2)亚马孙河
(3)热带雨林
(4)高新技术
(5)南北对话
(6)飞机制造、高新技术等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甲国位于西半球,北部被赤道穿过,南部被南回归线穿过,是巴西,乙国北部有五大湖,乙国是美国,两国共同濒临的海洋是两国都临大西洋,故答案是巴西 美国 大西洋。
第(2)问,巴西北部的主要河流是亚马孙河,故答案是亚马孙河。
第(3)问,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雨林对全球的气候生态起到了平衡的重要作用,故答案是热带雨林。
第(4)问,美国圣弗朗西斯科附近的“硅谷”因气候湿润、环境优美而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中心,故答案是高新技术。
第(5),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称为“南北对话”,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故两国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第(6)问,巴西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机械、飞机制造、高新技术等,故答案是飞机制造、高新技术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美国首都 | B.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
C.在太平洋沿岸 | D.世界观影视业中心 |
A.甲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 B.乙国主要出口农产品是小麦和羊毛 |
C.丙国东临太平洋 | D.丁国工业分布在内陆地区 |
A.美国缺乏铁矿石 |
B.美国缺乏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 |
C.墨西哥工人技术水平高 |
D.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
A.安第斯山脉 | B.落基山脉 |
C.喜马拉雅山脉 | D.乌拉尔山脉 |
A.北美洲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
B.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 |
C.北美洲混血种人的数量与比重超过其他任何大洲 |
D.南美洲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电脑软件产业发达 |
最新试题
- 11934年,在美国一家咖啡馆里,四位老朋友的谈话中,能反应当年社会实际情况的是[ ]A.威廉:我不能把现金存入任
- 2父子的基因型都是Dd,则孩子母亲的基因型是( )A.DDB.DdC.ddD.三种都有可能
- 3若,则A.B.C.D.
- 4南亚地区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到了破坏B.东北季风的影响C.西南季风的异常D.地势低平的影
- 5默写。(1)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黄发垂髫,____。(陶渊明《桃花源
- 6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
- 7近几年来,太湖流域因片面强调发展生产,肆排放污水,造成太湖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蓝藻暴发,给人们的生
- 8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 9I think the doctor is able to cure of __________is called a
- 10【题文】已知f(x)是R上最小正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且当0≤x<2时,f(x)=x3-x,则函数y=f(x)的图象
热门考点
- 1数学家发明了一种魔术盒,当任意数对(a,b)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数:a2+b+1。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
-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
- 3北宋司马迁编写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 4(本题8分)已知集合,.(1)分别求,;(2)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 5由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偶数的个数是A.72B.96C.312D.624
- 6将五个阻值均为20Ω的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为______Ω.
- 7光明村有个勤劳伯,勤劳致富,年年有余.勤劳伯家2009年除去各项开支后,还结余25000元,2010年他家的收入比200
- 8下列图表是有关人体呼吸的相关信息,请依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 9“一群蚂蚁共同搬运一只蝗虫”说明蚂蚁之间是( )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互相干扰
- 10(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KOH ②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