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方程式
书写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⑵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所以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明△H的测定条件。⑶必须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s(固体)、l(液体)、g(气体)才能完整的书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方程式中不用“↑”、“↓”、“→”这些符号,而用"="来表示。
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初始状态有关和终极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相关试题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 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包的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以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 A. 浓硫酸与水
B. 熟石灰与水
C. 生石灰与水
D. 氯化钠与水用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
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下列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是 ,吸收热量的是 。(填写编号)
①可燃物的燃烧 ②人的呼吸作用 ③镁与盐酸反应 ④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合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需要先点燃,所以硫燃烧是吸收热量的
B.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这是化学反应的放热现象
C.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放出热量
D.干冰升华时需吸收大量热,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________,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________;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__________。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所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热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为____能和____能。
(3)已知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中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甲烷和氧气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所包含的化学能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刘兵同学从互联网上查到如下信息,“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剧烈燃烧,发现强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一种白色固体(MgO)。”你认为下列关于该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式为:2Mg+CO2C+2MgO
B.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镁条与CO2中的O2反应
D.某些金属(例如镁)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器进行灭火许多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这是人类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下列物质的变化前后基本没有能量变化的是 [ ]
A.镁与盐酸反应
B.铝箔燃烧
C.食盐溶于水
D.油脂在人体内氧化如下图所示,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加到广口瓶中,能使b端被面明显上升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和可能是 [ ] A.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B.硝酸铵和水
C.生石灰和水
D.铁片和硫酸铜溶液液如下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 [ ] X Y A. H2O NaCl B. H2O NH4NO3 C. H2O 生石灰 D. 盐酸 Na2CO3 镁是一种国防金属,军事上常用来制造“照明弹”,关于镁条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B.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D.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冷水洗涤餐具的效果比用热水好
B.用NH4Cl与草木灰混合给农作物施肥效果更好
C.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些干燥,可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D.化学反应只有新物质生成,没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化学反应的发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不锈钢比纯铁硬,抗腐蚀性比纯铁好
D.取A、B两种物质各10g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为20g今年4月18日,我国进行了第5次火车提速。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工人常用2Al+Fe2O3Al2O3+2Fe这一反应使生成液态铁进行焊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l2O3为氧化物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放出大量热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迅速增长的巨大的物质和能源需求与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要维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从化学的角度看,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通过应用和控制化学变化,研究重要元素(如H、C、O、S、Cl、P…)的循环利用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和重复利用。
材料1:下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材料2:下表是目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及相对值。 材料3: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它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实现碳元素的循环。其中“”表示参与反应的物质,“”表示物质发生的变化,“”表示在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虚线框内表示理想的碳元素循环体系。 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利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材料1中,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利用氢元素循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请写出实现这种转化所依据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材料3和2中可以看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目是为了获取能量,但同时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材料2和3提供的信息,在材料3循环体系中,要保障能量的供给,同时要维持该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从物质变化的角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三种不同的措施即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⑶根据材料3,试分别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消耗二氧化碳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用铝箔将加工好的食品采用真空技术包装好,然后放入装有两种化学物质的夹层包装袋中(两种化学物质相互隔离),这样就制成了“即食即热快餐”。食用该快餐之前,只要拉动预留在袋外的拉线,使两种化学物质接触反应,便可将食品加热。适合放入袋中的两种化学物质是 [ ]
A.蔗糖与水
B.食盐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生石灰与水(1)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用序号填上: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__________ ,把块状硫粉碎________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 。
(2)化学变化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化成热能___________ ;太阳能转变化成化学能 ________________。下图标出的是组成白炽灯泡的物质,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所标物质中肯定属于合金的是____ (写一种即可)。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钨作灯丝是因为钨________,灯泡中充入氮气是利用了氮气的____。
(3)白炽灯通电发光发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____。电池是一种将 ______ 能直接转化成 _____ 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________变化,将 ________ 能转化成_______ 。 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 A、x是MnO2,y是H2O2
B、x是NH4NO3,y是H2O
C、x是CaO,y是H2O
D、x是NaHCO3,y是HCl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借助化学反应,太阳能可转化为电能
B.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循环的实现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 用铁矿石炼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 天然气燃烧的反应是:CH4 +2O2CO2 +2H2O,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绿色植物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硝酸银溶液能与铜片反应,说明金属银的活动性比铜强电池是一种将 ______ 能直接转化成 _____ 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________变化,将 ________ 能转化成_______ 。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它的正负极是分别浸在稀硫酸中的铜和二氧化铜,充电和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放电过程中将___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_____能;充电过程则是将___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_____能。 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① ;② 。 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1)试绘出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2)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 mL之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 mL之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A与固体B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处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下列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 A.稀盐酸和硫酸钠
B.氢氧化钠和水
C.水和生石灰
D.水和氯化钠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 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能源是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氘和氢属于同一种元素,则氘原子内的质子数为_____ .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最新试题- 1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
- 2【题文】请仿照这首小诗,以“蝴蝶”或“云”为题,另写一首小诗。要求:结合所写对象的特点,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有意
- 3计算:3(6+3)-3
- 4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A.战乱B.瘟疫C.灾荒D.移民
- 5一船夫划船逆流而上,驾船沿河道逆水航行,经过一桥时,不慎将心爱的酒葫芦落于水中,被水冲走,但一直划行至上游某处时才发现,
- 6【题文】若集合,则( )A.B.C.D.
- 7I go to school by _______, but my best friend goes there ___
- 8将y=lnx的图象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角θ后第一次与y轴相切,则角θ满足的条件是( )A.esinθ=cosθB.s
- 9图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A.B.C.D.
- 10若函数为增函数,那么的图像是 ( )
热门考点- 1数列{an}满足a1=1,an+1=2n+1anan+2n(n∈N*).(Ⅰ)证明:数列{2nan}是等差数列;(Ⅱ)求
- 2根据首字母提示及短文内容,在空白处填入一个恰当的词。 I have (有) a good friend. She
- 3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直接投资的资金流量为1万亿美元,间接投资达到2万亿美元,金融总量是全球当年GDP的8倍,资本的流量是当年
- 4999×1 001可利用的公式是( )A.单项式乘以单项式B.平方差C.完全平方D.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 5【题文】《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
- 6—________?—It"s my ID card.[ ]A. What"s that
- 7--- Do you know _____ Mr. Black’s address is. --- He may liv
- 8A、B、C三种化合物通过分解反应均分别生成了两种物质(反应条件和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均已略去):A→M+N;B→M+Q;
- 9物体在眼睛视网膜上成缩小、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近视眼需要用______透镜来矫正.
- 10(共8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 =4,,E为BC中点,连结DE. (1)求证:四边形ABED为菱形;(4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