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胜利
政治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中国革命的企图,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和斗争路线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4)通过长征确立了***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因为有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
(5)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并以其为基点,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军事意义
(1)长征的胜利说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2)长征的胜利说明,只有思想、路线上的团结,才能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
(3)长征的胜利,是***军事思想的胜利。井冈山时期,中国红军在***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随着“左倾”思想占领主导地位,红军在军事斗争中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伟大的遵义会议,彻底清算了“左倾”思想,会议集中地解决了最迫切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重新肯定了以***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从而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阅读下面的对话,根据所学知识,把不正确的地方找出来并改正 小明说:“小红,你知道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长征吗?”
小红说:“因为他们要北上抗日。”
小明说:“你知道参加长征的队伍有哪几支吗?”
小红说:“有三支,它们是红一、红二、红三方面军。”
小明说:“你知道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是从哪里出发开始长征的吗?”
小红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突围长征的。”
小明说:“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吗?”
小红说:“吴起镇会师。”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唻吆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会师的时间是 [ ] A、1934年10月
B、1935年1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暑假期间,河南某中学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考察。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三军会师 长征胜利
D.解放南京 革命成功有关红军长征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2006年秋,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小王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为此他准备了以下的史实来再现长征的艰辛。你认为他选材不当的一条是 [ ]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 A.井冈山
B.吴起镇
C.遵义
D.瑞金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 [ ]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暑假即将来临,欣雅同学准备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考察。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三军会师 长征胜利
D、开国大典 欢庆胜利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下列事件之间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巨变
B.国共第二次合作——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萨拉热窝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 [ ]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阅读歌谣,回答问题。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也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路)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1)这首民谣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的红军是指红军中的哪一支队伍?简要写出这支红军队伍在长征期间重要的军事行动。(至少三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民谣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将士开始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长征精神也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是如何评价长征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诗是谁写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后两句反映出哪些艰难险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军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_______________胜利结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 A.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
B.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师于会宁
C.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革命的企图
D.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的“三军”是指 [ ]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五方面军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宣告了敌人围追堵截的***,革命军队不再受到敌人的威胁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构成了以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D.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主力红军转移到西北,在接近抗日前线的西北建立新的革命大本营,有利于完成新的历史任务2006年5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开始率领“我的长征”节目组重走长征路,是为了弘扬
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③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精神④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革命的企图
D.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牵制了敌军的力量***在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是在建在今天的 [ ]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____________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____________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___,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___________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 13的相反数是 [ ]A.-3B.-C.3D.
- 2New digital mobile phones definitely produce less radiation,
- 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
- 4一个物体的主视图如图,则它的俯视图可能是( )A.B.C.D.
- 5小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其中一步的操作如图所示,这样操作的错误是:物体不在______上运动.纠
- 6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
- 7马克思在评论欧洲的某一历史史实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
- 8每年7月14日法国的国庆日与哪一年事件有关?[ ]A.1688年B.1789年 C.1794年 D.1799年
- 9直线l过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F,且交抛物线C于A,B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引垂线,垂足分
- 10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 1下列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或筛选的是[ ]A.对胡萝卜的形成层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大量的相似植
- 2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底面为直角梯形,∥,,(Ⅰ)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Ⅱ)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Ⅲ)求
- 3透 镜像的性质A倒立缩小实像B正立放大虚像C倒立放大实像
- 4—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bookshop, please? — Sorry,
-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2cosCcosB=2c-ab.(1)求sinAsinC
- 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3a+b=3abB.23x+4=27xC.-2(x-4)=-2x+4D.2-3x=-(3
- 7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8下列区域的划分,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A、北京市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经济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
- 10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