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美苏冷战原因
原因:
1、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特别是国家利益方面的对立
2、由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的”,
3、苏联针锋相对
4、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引起世界大战。
美苏冷战影响
影响:
1、积极: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①在欧洲:导致柏林危机和德国和柏林的分裂;②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③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相关试题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苏联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争不断升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根据材料,概括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号,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861年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伊士运河战争
D、1964年越南战争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 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飞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 [ ]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美苏两极对峙
D、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 ]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下图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互相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不能说明 [ ] A.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B.美国在当时处于战略优势地位
C.赫鲁晓夫主动争取与美国合作并放弃竞争
D.苏联想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在下图反映的事件中,即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不久,美国政府的态度可能是 [ ] A.“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B.“一个伟大国家的责任是服务世界,而不是控制世界”
C.“我们都居住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上,我们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们都珍惜自己后代的未来,而且我们自己都终有一死”
D.“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现在这样拥有塑造一个更加和平,更加安全,更加自由的世界的机遇和责任”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 ]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下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
A.都成为超级天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大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联主动缓和东西方关系,签订对奥地利和约,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其主要目的是 [ ] A.结束“冷战”局面,实现世界和平
B.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在欧洲用“缓和”战略,在其它地区称霸
D.发动和平攻势,软化西方国家对苏立场材料一 1947年 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1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 ——《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72年***会见尼克松,在祝酒会上尼克松说:“今天我们有巨大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文中“分歧”和“共同利益”分别指的是 [ ] A.中国从返联合国问题——遏制欧洲和日本的崛起
B.意识形态问题——遏制苏联扩张
C.台湾问题——遏制苏联扩张
D.意识形态问题——抵抗经济危机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这表明美苏对抗中 [ ] A.美苏关系逐渐缓和
B.通过贸易缓解对抗
C.和平演变方式出现
D.冷战政策根本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其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其建立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个大国之间角逐激烈,在美洲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对此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 A.苏联首先向古巴运送导弹
B.通过双方的谈判与协商,苏联答应撤走导弹
C.美国出动军队,封锁古巴
D.由于苏联态度强硬,引发了直接武装冲突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 ]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下面三幅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此漫画
图一
图二
图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局势方面简析柏林墙建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理解“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意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与此同时,苏联力量也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一场没有硝烟的冷战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材料二: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美苏冷战兴起的主观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柏林墙的修建到拆除,试析其历史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采取的相应经济措施是 [ ]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就所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C.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D.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段话表明美国对外力图( ) A、维护世界和平
B、称霸世界
C、遏制社会主义
D、控制欧洲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属于“冷战”政策的内容
B、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都着眼于反共反苏
D、都为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D.对社会主义阵营完成了经济封锁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有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个总统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艾森豪威尔
D、尼克松“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外来压力”指的是哪些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三,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一、二,列举史实说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试题- 1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
- 2书面表达。 根据所给提示,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介绍你的暑假之旅。提示: 1. 假如你是新华中学初二学生Mar
- 3“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庄园会晤
- 4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而且有“火山国”之称的是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日本D.英国
- 5汽船从甲地顺水开往乙地,所用时间比从乙地逆水开往甲地少用了1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2千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真见鬼!尽管他一遍遍地自我安慰,可缠绕在他心头的惆怅,仍像严产实实地包裹着天都峰顶的那团云雾
- 7That hero who died in the war was so brave that he never ___
- 8第二节补全句子。根据中文和英文所表达的内容,在所缺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单词,使句子内容完整。(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15分
- 9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 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矿泉水C.碘盐D.五氧化二磷
热门考点- 1人们常说的“豆瓣”实际上是指大豆种子的哪一部分?( )A.胚根B.胚芽C.子叶D.胚轴
- 2One afternoon in January in 1998, Susan Sharp, 43, and her 8
-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经过的省区是[ ]A.江苏 B.山东 C.河北
- 4下面的各项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执法部门就是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B、班长经常
- 5小明观看了《挺进大别山》、《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后,写下了观后感,下列题目最恰当的是A.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血筑
- 6—Is it an old house on the street? —_____. [ ]A.
- 7的平方根是( )A B ± C D ±
- 8下图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5℃),请根
- 9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和“天宫1号”空间站已实现完美对接,制造二者的发动机中均使用了X和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己知X、
- 10把200g的铅加热到98℃后,立即投入到温度为12℃质量是800g的水里,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求铅的比热容。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