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归纳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相关试题
“戊戌政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这段史料主要说明了 [ ] A.裁汰冗员和绿营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
B.变法立新不破旧导致人浮于事
C.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得明显成效
D.变法过程中地方阻力相对比较大在戊戌变法中,“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情景是哪方面变法法令的直接反映? [ ]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文化教育方面
D、军事方面在百日维新中,直接触及大批封建官僚利益的法令是 [ ]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这里的“超越”主要是指( ) A.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宗旨
B.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兴办工商业以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形式人才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日落紫禁城》中写道:“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 ]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措施是 [ ]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
C.精练陆海军,添造兵船
D.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队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③设立京师大学堂
④改革科举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④裁汰旧军[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变法急于求成
B.变法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
C.变法触动了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
D.变法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 [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民主和科学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闪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 ]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薪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颁布《学制》到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日本吸收和消化了西方教育的影响,并与本国的教育遗产融合起来,建立了“东方道德,西方技艺”和谐统一的、符合日本国情和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当时的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教育的官员对日本教育制度,特别是学制的关注。——《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向清廷建议:“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日本著名学者阿部洋也认为:“独特的日本学校教育,以儒家道德为本的修身教育与近代诸学科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中国的理想楷模”。在时人看来,中国教育向日本学习,可以减少摸索、尝试的代价,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可以避免与中国政体、国情不合的西方思想的侵濡。这种以日为师的氛围和趋向的形成,为清末新政学制改革最终取法日本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
(1)材料一中“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教育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主要原因,康有为的建议及后来的教育变法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①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员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教育近代化起步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文》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日维新颁布的变法令中的内容,在此以前已经出现的有
①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②翻译外国书籍
③创办报馆、学会④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反映19世纪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三幅图表:
图一
图二
图三请回答:
(1)请写出三幅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个改革产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这三个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 ] A.提出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谕”道:“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通民情,必须为倡办”。光绪颁布了“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的诏令。以下对该诏令的分析,正确理解的是 [ ] A.清朝实行君主专制,不可能下达这样的诏令
B.该诏令说明晚清时期国民有一定的出版自由
C.在该诏令影响下,出版了中国人自办的《申报》
D.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报纸有《中外纪闻》、《时务报》、《民报》等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 “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 ]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他们是因为 [ ] 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B.国人“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③设立京师大学堂 ④改革科举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最新试题
- 1Mary was born in 1752 in a rich family in _____ is now the s
- 2(16分)某小组对酸化及碱化膨润土负载镍催化CO2加氢甲烷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1)制备Ni一酸化膨润土、Ni-碱化膨润
- 3下列与“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海内存知己,
- 4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均为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的加速度。
- 5“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优质之所以优价,主要是因为优质商品A.数量少,用处大B.使用价值大,科技含量
- 6一物体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共力点F1、F2的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F1对物体做功3J,F2对物体做功4J,则F1与F2的合力
- 7I waved to see him off and watched the train until it disapp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不亦
- 92011年 3月5日23时15分(北京时间),中国在_______的撤侨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此
- 10以下物质在空气中不会发生自燃的是A.P4B.PH3C.SiH4D.Na
热门考点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人是根能思想的苇草①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
- 2的倒数是………………………………………………………………………………( )A B C
- 3(12分)我人民海军进行某次登陆演练,假设一艘战舰因吨位大,吃水太深,只能停锚在离海岸某处。登陆队员需要从较高的军舰甲板
- 4六水氯化锶(SrCl2·6H2O)是实验室重要的分析试剂,工业上常以天青石(主成分为SrSO4)为原料制备,生产流程如下
- 5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Oº,60º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下图示意△T的年变化
- 6小芳最近牙龈经常出血,你认为小芳应多食的食物是 [ ]A.牛奶和豆浆 B.鸡蛋和鱼肉 C
- 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12x2+34nx+2-m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A在点B的
- 8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学生学成__________一书。 [ ]A、《论语》 B、《孔子》 C、《道德经》
- 9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小球:⑴ 落到地面经过多长时间;⑵ 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 10某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其位移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试根据图像。(1)描述质点运动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