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生平
儿时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苏格拉底生就有着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青年
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在此意义上,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
中年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流放
苏格拉底的雕塑和艺术作品(10张)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信仰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苏格拉底的思想
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在《理想国》中他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的想法。有些人认为他其实没有半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但对此又有许多争论,因为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从对话录里得到的证据显示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文法家普罗迪科斯(Prodicus)、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狄奥提玛教导了苏格拉底有关爱的知识。一些对话录也显示出苏格拉底曾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历史记载通常也将这两人视为是苏格拉底的导师。古典历史学者John 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 A. 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灵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灵魂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真理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了道路。
辩证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借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系统思想观的哲学家,开始了主体和理性、抽象思维,以自然神论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教育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苏格拉底其实有一个助手,这个助手才是他真正的继承人。
伦理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爱情
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爱是对美的企盼,美貌、智慧和美德都被讨论。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人对少年的爱,说男人不应该在这些尚未了解基本美德,也未定型的少年身上下功夫,他们更应该去爱一个男子并长相厮守,并强调两人间若只有美德与知识的交流最为崇高。
辩论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苏格拉底教他的朋友欧提德谟斯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欧提德谟斯: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提德谟斯: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欧提德谟斯: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欧提德谟斯: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欧提德谟斯: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治国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 [ ] A.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予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 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
C.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D.美德即知识,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伏尔泰——“社会契约”[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哲学家,其最有价值的论断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D、求知是人的本性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材料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四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 [ ]
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
B、人类是自然界最高级的
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来治理
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对这个故事,苏格拉底会说: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人生而平等”
D.“人民主权说”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他曾为了追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提出“美德即知识”,材料中的“他”是 [ ] A.普罗泰格拉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伏尔泰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这位哲学家是 [ ]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有关苏格拉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B.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唯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的幸福不是简单的追求快乐,而是人自身潜力的实现。这些潜力可以由以下因素确定:理性的选择、实际的判断,对“中庸”(即美好道德)价值的认识。主要的道德问题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贪欲,一个人一旦有了权力就会将这种贪欲加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阻止这种贪欲的无穷延伸。……民主嗣的最大威胁来自智者所宣扬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欲的生活”。
材料二 迭·芬奇非常注重思想自由,能够撇开一切传统偏见,坚持特立独行……只要他觉得对他的技艺发展有妊要,就会毫不犹豫的去从事各种实验。正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捌了晚年他对各种实席如;识的渴求甚至超过了他对艺术的爱好。也正是这种坚持观察和实验的治学方法,使他卓然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材料三 l8世纪法国作家博舍马在他的名著《费加罗的婚礼》中为主人公一作为贵族仆人的费加罗安排了一段道白:“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11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些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的享受?徐去从娘胎中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中,仅仅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西班牙一百年还有余,您居然还跟我来争夺果实”。——以上材料坶摘编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体现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费加罗的婚礼》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指出上述思想感情属于何种思想潮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西方哲学,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苏格拉底的思想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哲学依据
C.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康德在哲学世界里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 A、苏格拉底
B、亚里斯多德
C、普罗泰戈拉
D、柏拉图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 ] A.把智慧与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到认识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公元前5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如下表格。请填写空白部分。 在讨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时,某同学引用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 德国学者韦伯评价加尔文教时说:“在任何场合,那种清教(即加尔文教)观念波及之处,都产生了有利于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加尔文在日内瓦严格控制市民的宗教信仰,镇压信仰其他宗教的教派与个人,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因不同意他的观点而被判处死刑。 (2)依据所学,简述材料一中“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是指什么;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办,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例:
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旧有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 ]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愚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 问题: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人选陪审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在编演历史现代剧进行“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的活动中,如果让你编写有关苏格拉底的台词,你将搜集下列哪些言词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④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他曾说:“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回答:“认识你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克雷洛夫寓言故事《熊与隐士》: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咬,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丁,拣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地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读了上面的寓言故事,判断下列古希腊时期形成的关于知识与美德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知识的作用
B.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C.人必须具备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D.“美德即知识”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表明他 [ ] A、从根本上否定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开始主张以“人”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C、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D、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关德。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3)请你帮助完成下列表格。(4)通过以上对东西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 材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演讲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 ]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苏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一观点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 A.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对“自我”的发现
C.对绝对权威的否认
D.对人类自身的关切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 ]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问题: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人选陪审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1地球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 2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 _
- 3已知函数f(x)=a2x+1(a>0,且a≠1)的反函数是y=f-1(x),若f-1(3)+f-1(9)=2,则a=__
- 4下列物质中存在配位键的是( )①H3O+ ②[B(OH)4]- ③CH3COO- ④NH3 ⑤CH4.A.①②B.①③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提 琴[美国]保·琼斯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
- 7下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中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8下列叙述正确[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B.原子晶体中中含有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
- 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NH4+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NH4++H2O⇌NH3
- 10“企业家身体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意味着企业应当( )A.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B.依法
- 1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E、F、G、H分别为AB、BC、CD
- 2如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状况图,图中a、b、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若图中
- 31783年,一位威尼斯商人乘坐火车来到法国,后又乘坐汽船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慕名已久的工业革发源地美国,拜会了蒸汽机的改
- 4 They treated her very well _______one of the family membe
- 5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泡B.在已通电的电线上晾晒衣服C.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D.用
- 6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7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L的氨水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忽略体积变化),所得溶液
- 8Look! There are four _____ on that street. [ ]
- 9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为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B.内切C.相交D.内含
- 10【题文】设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为常数),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