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点百科 >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百科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动力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5)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

  (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中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又走了一段曲折道路。但中国的城市化仍遵循着历史的轨道发展着。相对而言,中国相当数量的城市还很年轻,因此,它与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不完全相同,有着自己经济的、自然的、民族的和社会的特点。

  (一)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绝对数大

  城市化水平,一般是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化过程是一种多维现象,没有单个的度量能够如实地反映城市化的各个方面。除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外,还要增加三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一是城市的数目;二是绝对的城市人口数量;三是不同规模等级中的城市人口分布及其增长率。还有的提出要增加土地利用指标,从土地性质和地域结构来反映城市化水平及其质量。中国城市化是在总人口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推进的。一方面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较快,而且增长的绝对量大于转移量,必然造成城市化的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城市人口的绝对数并不少。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城镇人口为2965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6.15%。

  (二)城市化进程是渐进式的发展态势

  建国4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几度经济上的冒进和政治因素的冲击,使城市化出现过几次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城市化进程的缓慢和波折。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化是渐进式的推进。城市人口基本上是逐年有所增长,其中2/3都是城市人

  口自然增长,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约占1/3。

  渐进式的发展,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

  (三)城市化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由于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分布不均衡,城市化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沿江、沿海、沿路点城市相对集中,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的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密集。西部内陆地区,地形气候比较复杂,经挤发展相对缓慢,人口密度小,城市稀疏。在建设“大三线”的指导思想下,国家一度曾计划向中西部倾斜,而实际结果并不成功。从第五个五年计划(70年代末)开始,为了发挥对外开放和地区优势,建设重点有从中西部向东移动的趋势,相应地城市发展也是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较快。预计第9个五年计划以后,国家将重视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地区不平衡状态将会逐渐有所改善。

  (四)城市化以乡村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都是以农民***,工业化迅速发展来实现的。而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走自己的路。70年代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从而冲击着城市,促进着城市发展。这种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基础上的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一大特点,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结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乡关系协调与否,是城市化的关键。50年代后半期俄国城乡发展极不协调,工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猛增,农业停滞,结果使城市发展失去稳固基础。80年代城乡关系比较协调,当然不是没有问题,但总体上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是较好的,因而城市发展相对较快。

相关试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