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点百科 > 科普知识类
百科

科普知识类

高考英语科普类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一直以来是高考英语的重头戏,满分合计50分,占了120分总分的近一半。近年来,科普类的文章颇受考官的青睐,在2015年苏锡常镇二模英语试卷中,完形和阅读均为科普类说明文,共计32分,分值之大,所占比例之重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科普文是大多数考生,尤其是文科考生最为头疼的文体。不少考生反映文章专业术语多,句子长,篇幅大,时间紧。那么,如何应对科普类阅读理解,备战高考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科普文的命题特点。

  科普文题材一般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涉及各学科的最新观点和发现,在考查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一定的推理判断能力。今年二模的最后一篇阅读理解是关于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方面的前沿问题,共计679字,字数是前三篇阅读材料平均字数的两倍多,且题型多样,涉及细节理解题、词义猜测题、判断推理题等。要做好这篇科普文,需要学生有较大的知识面,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相关的阅读和解题技巧。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备考科普文。

  增加科普知识,提高阅读速度

  建议考生适当阅读诸如《经济学人》(theeconomist),纽约时报(newyorktimes)之类的原版英文杂志和报纸。其中的文章紧扣最新的时事热点,科技前沿且语言地道。通过阅读这类文章,学生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参考阅读《英语文摘》(englishdigest)。它摘录了包括前两种报纸杂志在内的国外各大媒体的原版文章,并对其进行了编译和注解,更适合学生学习和积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也可以从现在起开始阅读积累。

  除了以上列出的“高大上”类报刊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英语文章,如《21世纪报》、《书虫》或英语短篇小说等。这类材料较为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中,广受学生喜爱。通过大量阅读可以有效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在考试中节约宝贵时间。

  划分句子结构,提高分析长难句能力

  不少学生反映科普文读不懂,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句子长,结构复杂。以2015年二模最后一篇阅读理解为例,长度在三行甚至三行以上的句子就有十余处。复杂的句子往往从句里包含着从句,有时即使其中没有生词,考生也未必完全理解。例如2015年二模最后一篇阅读理解的第一句话:afewyearsago,inoneexperimentinbehaviouralpsychology,stanleymilgramofyaleuniversitytested40subjectsfortheirwillingnesstoobeyinstructionsgivenbya“leader”inasituationinwhichthesubjectsmightfeelapersonaldislikeoftheactionstheywerecalledupontoperform.

  分析句子结构要遵循“去粗取精”的原则,即抓句子主干,找出主句,主语和主要谓语动词。不难看出,以上句子的主语是人—stanleymilgram,谓语动词是tested,宾语是40subjects。那么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stanleymilgramtested40subjects.(stanleymilgram测试了40名对象。)之后的fortheirwillingnesstoobeyinstructions(为了他们遵守指示的意愿)则表示测试的目的。givenbya“leader”inasituation则是一个后置定语,修饰instructions。

  inwhichthesubjectsmightfeelapersonaldislikeoftheactions是一个定语从句,先行词是前面situation,意思是在一个目标对象感到厌恶的行为的情形下。theywerecalledupontoperform则是第一个定语从句里包含的又一个定语从句,它的先行词是actions。这里先行词在从句中做perform的宾语,所以关系代词that省略了。理清句子结构后,整个在试卷中长达四行的句子就不难理解了,即几年以前,在一个行为心理学的试验中,耶鲁大学的stanleymilgram测试了40名对象,想要知道在他们要求作出感到厌恶的行为时,他们是否愿意遵守所谓的领导的指令。

  理解了第一句话,就掌握了文章的主旨,结合最后一段就能正确地做出第一道题。

  65.whydidmilgramdotheexperiment?

  a.todiscoverpeople’swillingnessforordersfromleaders.

  b.todisplaythepowerofpunishmentonabilitytolearn.

  c.totestpeople’swillingnesstosacrificeforscience.

  d.toexplorethebiologicalbasisofsocialbehavior.

  正确答案是选d。不少学生会选择b,原因是他们只找到了文章中某一个细节信息,并非文章的主旨。

  阅读解题技巧,高考必胜法宝

  科普文通常学术性较强,结构严谨,往往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的结构,且每段的第一句话大多是主旨句。如果抓住了科普文的首尾和每段的第一句话,那么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便了然于心。在做“给文章拟标题”或“作者写作意图”类的主旨大意题时便不易受干扰项的影响。

  其次,在做判断正误题或判断推理题时要忠实原文,不要夹杂个人思想。首先要排除掉与文章内容不符的选项,在剩下的选项中再比较一下哪一项更贴近文章主旨。如二模第66题。

  66.whichofthefollowingisrightabouttheexperiment?

  a.theactor’sperformancewasvitaltoitssuccess.

  b.itssubjectswereinformedofitsrealpurposebeforehand.

  c.theelectricalshockmadethe“pupil”givemorewronganswers.

  d.itssubjectswereconvincedoftheeffectsofpunishmentonabilitytolearn.

  正确答案为a。其中bc两项与原文不符,直接排除。这时,不少考生往往会选d。但是仔细一看,d项在文章并未提及,所以排除。a项是通过文章推断出来的,所以考生不容易看出。

相关试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